kaiyun综合体育
大宗固废道路工程应用丨5月9-11济南固废低碳大会报告速递之①
第二届中国固废利用与低碳土木工程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于5月9-11日在济南召开,大会采取全员会议+平行分论坛的形式,聚焦
大宗固废道路工程应用是本次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已征集到下列相关专家报告: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安全性高、养护便捷等优点,被大范围的应用在道路工程领域。每年全国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RAP的再生利用能减少天然集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降低养护维修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内外现有技术在沥青路面抗滑表层RAP的利用率均在40%以下,本技术采用新的路面结构方法将RAP利用率提高至100%,同时利用钢渣等固废提升路面性能,经过大量工程应用验证,效果良好。
吴少鹏,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生态道路建筑材料生产设计及其功能化应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基于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强化技术、级配合成和配比设计等,开展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材料中的梯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再生集料水稳碎石用于道路基层、再生粗骨料透水混凝土用于道路面层、再生细粉料基流态填筑料用于沟槽回填等,推动建筑垃圾应用于绿色低碳道路的建设。
杨利香,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与固废利用研究所副所长,长期绿色低碳建材与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工程实践工作。获评“上海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上海东方英才”青年人才,“固废资源化利用”巾帼创新工作室领衔专家,兼任中标协固废资源与生态修复委员会委员、上海循环经济协会理事、市碳普惠专家库入库专家。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安全性高、养护便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道路工程领域。每年全国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RAP的再生利用能够大大减少天然集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降低养护维修成本,拥有非常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国内外现存技术在沥青路面抗滑表层RAP的利用率均在40%以下,本技术采用新的路面结构方法将RAP利用率提高至100%,同时利用钢渣等固废提升路面性能,经过大量工程应用验证,效果良好。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是做生态道路建筑材料生产设计及其功能化应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汪坤,博士,高级工程师,建材情报所固废利用与低碳建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与低碳建材的研究和应用等工作,曾担任多家建材企业总工职务。
铅锌矿是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铅锌尾矿(LZTs)是铅锌浮选行业排放的富含多种重金属(~7wt%)和脉石矿物(~90wt%)的固体废物,我国累计堆存量已超过8亿吨,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白白浪费了大量脉石矿物资源。常规方法难以可持续地同步实现LZTs中重金属稳定化和脉石矿物的资源化,导致日益增多的LZTs成为了限制金属矿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通过机械力活化和化学力强化技术、临界粒径控制理论、矿物相重构和微观表界面改性方法,制备出绿色低碳的LZTs基道路工程材料,实现了LZTs的重金属无害化和脉石矿物全量资源化利用。
王豪杰,三峡大学校聘副教授,湖北省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宜昌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以磷石膏和优选的矿渣粉为原料制备了磷石膏地聚合物(PBG),研究了PBG强度的影响因素,确定了PBG最佳配比和制备工艺,评价了PBG的力学强度和毒害物质浸出。推荐了应用于道路回填、路基加固、路面基层的PBG配比。分别制备了PBG流态固化土,研究了其工作性能、力学强度、水稳定性和毒害物质浸出;制备了PBG灌浆材料并研究了其工作性能、力学强度、耐久性和毒害物质浸出;制备了PBG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并研究了其路用性能和毒害物质浸出。克服了磷石膏高品质利用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磷石膏在道路工程中的高值化和规模化利用。
纪小平,博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研究经历,长期致力于绿色智能道路新材料与新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入选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英才、长安大学青年长安学者,为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
李菁若,道路工程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道路工程检测师,招商交科低碳材料与固废资源化利用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道路工程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的研发、技术咨询与产业策划等工作。
廖述聪,高级工程师,建材情报所固废利用与低碳建材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及水泥基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张广田,博士,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固废建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尾矿综合利用,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应用研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以及砂石建材制备与应用研究等。
马庆伟,博士,正高工,西公院科技研发部部长,主要研究方向:1、固体废弃物高效再生利用;2、道路建养新技术。为陕西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陕西省首席科普专家、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和江西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先后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工程师等荣誉。
利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固废类材料制备了固废基胶凝材料,与P O 42.5水泥进行了对比,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并对其代替P O 42.5水泥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早期抗压强度低于P O 42.5水泥,抗折强度高于P O 42.5水泥。固废基胶凝材料稳定碎石材料的间接抗拉强度和弯拉强度均优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较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间接抗拉强度提高了8%-12%,抗弯拉强度提高4%-7%,30d的干缩应变值比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降低了16%。
李传海,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道路工程研究中心副经理,主要从事道路新研发技术,道路大宗固废材料的综合利用与沥青路面咨询等科研与技术工作。
大宗工业固废基土壤胶结料可完全替代水泥用于搅拌桩、旋喷桩、就地固化、充填/填筑等工程,实现了工程提质、增效、降本、减碳。本次报告将对材料性能及相关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舒本安博士长期致力于土木工程新材料及固废资源化的研究工作。土壤胶结料等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广东、广西、山东等全国交通、市政领域的50余个工程,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十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将钢渣用于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面层,开发以固废基胶凝材料替代水泥,以钢渣碎石替代全部传统碎石集料的近全固废钢渣路面成套技术与应用。半刚性基层容易产生收缩和温缩裂缝,造成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本项目利用钢渣微膨胀性抑制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解决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病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实现耐久型沥青路面的建设目标。钢渣路面的建造成本将低于传统路面20%以上,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应用推广价值。
赵全胜,河北科技大学校聘1级教授,土木工程和土木水利导师,兼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高新分会理事、河北省建筑业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河北省BIM学会常务理事等。河北省教指委、研教指委工学分委委员、石家庄市政协常务等。长期从事固废建材化高附加值利用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贾小龙,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兼宁夏固废资源道路化综合利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北方民族大学硕士生兼职导师。主要是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