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视界》第25期 杂志新刊导读
由ChatGPT引发的新一轮的范式变革正在发生,当文字具象为天马行空的图片,当问题得到合理优美的答案,人类的想象力再次被点燃,国内的工程建设领域又会迎来哪些可能性?
“以ChatGPT为例来看,它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文本输入和输出的工具,但如果人们想要得到一个高质量的答案,如何提问显得很重要。因此,AIGC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设计师,还需要人的二次加工,其中就包括将其修改完善成合乎行业规范标准的设计内容。”
“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智能”,仍然是升级的搜索引擎,利用某种算法组织搜索出来的结果,给用户更好的提供单一答案,形成一种“对话”的假象,此时人机交互界面已不再像是一个搜索引擎了,可以看作是量变积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发生质变的典型案例。”
“应用场景的寻找其实不是问题,ChatGPT能代替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通用任务岗位,对应基建行业,“基建版ChatGPT”也能代替。对应非通用的需求,则要进一步挖掘AIGC大模型潜力,让技术开发和业务需求有机结合。”
“对于已经建设完成开通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建立什么样的数字化模型,满足未来全生命周期AI应用的需要,也是行业内,特别是广大面临转岗的设计企业要关注和值得投入的领域。”
本期“观点”栏目文章《风起于青之末——AIGC热浪中的工程建设变革》,聚焦内容革命的生产力工具AIGC,通过采访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思考其火爆出圈背后的驱动力,带领大家率先探索AIGC在工程建设场景下的落地应用及未来的关键趋势。
我国BIM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全行业看,BIM技术应用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在成果交付、专业人才、实施机构以及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出现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甚至误导了行业对BIM技术的认知,阻碍了BIM技术的发展,影响了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如何界定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IM技术应用的价值体现,怎么样改进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IM应用能力等,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期“综述”栏目《科学评价赋能成长——公路工程BIM技术应用成熟度及价值体现评价》一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分析出目前BIM技术应用存在问题,以期有效引导行业BIM技术发展趋势,实现BIM技术应用价值体现。
目前在国内,BIM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工程行业,且以设计单位应用为主。公路行业相对于建筑行业的BIM应用虽然起步稍晚,但近些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的是新建高速公路、大型桥梁等工程,都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但是,目前国内针对大型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的BIM应用成功案例还不多,并没太多可借鉴的经验,对于公路行业的BIM应用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本期“探索”栏目文章《BIM的又一次“突围”——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BIM应用实践》,通过一些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应用,如利用倾斜摄影与建模相结合的方式还原了老路模型,解决了改扩建工程BIM应用老路还原难的问题等,将BIM应用内容与工程设计联系紧密,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不同的技术革新将会带来不同科学技术进步,BIM技术的推广,将二维图纸丰富成了三维实体模型,为设计师们的设计意图的展现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载体。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也利用了这个载体,开展了BIM技术在新方向上的应用摸索,在探索过程中,拥有了一些心得与体会。例如不浪费一个字节在无关处、坚持“一数一源”等,并将项目的BIM协同平台汇聚了众多在各专业领域专营多年的IT优秀企业的信息化成果,以“一模一库多形式”的方式将BIM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结合在一起,来发挥数据更多的价值。
除此之外,本期“应用”栏目还关注了贵州都安高速公路中,如何借助BIM技术为项目的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品质创新,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以及山西高速临猗黄河大桥项目中的BIM技术深度应用、湖南株洲霞湾路二号桥上的信息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