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河南 创出新彩丨创新引领职教产学研 赋能交通行业高水平发展——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金秋九月,坐落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的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迎来返校的莘莘学子,校园内处处生机勃发。
这所历史悠远长久、积淀深厚的工科院校因交通而生、伴交通成长、依交通而兴,已走过70年的历程,发展成为河南职业教育的亮丽品牌。作为“河南交通人才的摇篮”,河南交院在为社会和行业输出了一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同时,也孕育孵化了一个“叫得响”的现代化科技公司、河南交通行业领军者——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院技术集团”)。
在学校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交院技术集团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倾力打造一个个高水平创新平台,自主研发一系列前沿创新成果,培养造就一批批复合型创新人才,在科学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产教融合等方面硕果累累,为助力河南交通强省建设、服务河南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全面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积极探索职教改革新途径,以改革增强活力、提高质量、推动发展,坚持德技并修,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建立并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交通专业人才,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校的改革探索、加速发展是交院技术集团背后的重要支撑,更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多年来,交院技术集团将党建工作与完善企业治理深层次地融合,充分的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毅然肩负起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对内是实训基地、实习工厂,充分的发挥自身“厂中校、校中厂”的优势,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研教融合,坚持扎根校园,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创独具特色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成为与市场紧密接轨的人才“孵化器”。
对外是技术企业、科研机构,聚焦绿色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一大批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坚持深耕行业,成为推动行业技术革新、服务交通事业发展的“领头羊”。
目前,交院技术集团具备公路工程监理甲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以及市政公用工程监理、房屋建筑工程监理、水运工程结构试验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等十余项资质,取得了CMA计量认证,通过了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QES三体系认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是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检验机构”“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验测试的数据试点直报机构”,连续10多年获得交通运输部试验检测以及公路监理“AA级”信用评估,持续扩大的行业影响力,一直上升的市场竞争力,让交院技术集团成为河南交通行业一颗闪亮的“明星”。
交院技术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攻坚克难,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一大批处于行业领头羊的科技成果。
推广应用玄武岩“点石成金”。将玄武岩高温加热至岩浆状态下“拉成丝”,制成的玄武岩纤维,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耐腐蚀等特性,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领域。
交院技术集团是全国最早进行玄武岩纤维应用技术探讨研究的机构之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如在沥青混凝土中加入玄武岩纤维,能够有效提升路面高温的稳定性、低温的抗裂性等性能,耐久性也得到增强。目前,有关技术已经在息邢、尧栾、靖盐、双西、三门峡公铁桥引线等多条高速公路和市政设施建设工程中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将“以锈防锈、锈而不蚀”耐候钢引入交通行业。针对大气腐蚀、汽车尾气污染等道路复杂服役环境及对钢材耐蚀性、高塑性和轻量化等需求,开发适用的耐候钢材料,应用于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设施中,发挥其强度高、结构自重轻、抵抗腐蚀能力良好等优势,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式施工、免维护使用,参与制定有关标准,申报耐候钢相关专利20余项。
高端装备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牵头研发的“超大力值多功能力学试验系统与装备研究”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领衔的专家组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突破性实现了试验机助动器缸径、力值世界最大,填补了我国交通系统超大力值支座检测空白,同时为足尺构件大力值验证科研试验提供了支撑。目前,交院技术集团已建成全国最多的、覆盖大中小桥梁支座检测全领域的压剪试验机“超市”,为护航桥梁高质量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交院技术集团自主立项科研项目50余项,承担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投入研究经费6000多万元,形成了以财政资助项目为引领、企业自立项目为基础、横向课题为补充、创新成果转化为目标的良好科研生态。共取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特等奖3项;授权专利152项,主参编各类标准52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公司将坚持把科学技术创新摆在公司发展的逻辑起点,以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对标一流、加压奋进,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推动科技成果优质高效转化,为交通运输行业高水平发展增势赋能。”交院技术集团负责人邵景干说。
高水平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背后的密码是什么?在邵景干看来,是一流的创新团队、高水准的创新平台和完善的创新体系。
“企业依托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发挥科研优势,提高本地产业配套能力,充分的发挥桥梁作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打造从研发到转化再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邵景干谈道。
打造一流创新团队。交院技术集团从始至终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第一资源,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成长平台,在企业中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用人“好气候”。
交院技术集团依托单位平台和产教融合优势,以“绿色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等10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载体,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建立“以院士博士领衔的学术团队、以教授级高工牵头的技术团队、以工匠大师为首的技能团队”的三级人才梯队,实现团队三位一体,充分的发挥产学研优势,协调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目前在站博士后14人,每年引进高端人才或博士后至少4人,建立了多个博士科学技术创新团队。
协同开展创新。交院技术集团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哈工大、长安大学、东北林大等知名高校,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桥梁团队建立友好关系,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公路研究院等科创联合,共同开展协同创新与科技攻关。
建设一流科研平台。交院技术集团拥有“绿色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河南省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建筑结构加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科教融会,不断培养高层次人才,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交院技术集团开创了四段式双元制人才培育模式,建立三级人才梯队,并以“工匠实验室”“耐候钢足尺试验场”及项目一线为课堂,以“大工匠”、“师带徒”、现场工程师从事一线教学为特色,将教室搬到实验室,课堂转移到工地,直接对接生产任务,通过真实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实训、工地实习、就业培养、向社会输送人才等“四个阶段”培养,完成在校学生、实习生、企业员工、企业骨干的“四阶段”人才孵化过程,真正践行了“工学结合”“以产养学”,既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学与生产充分融合,技能与岗位衔接,育人与用人统一。
“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其时已至、其势正起。“未来,交院技术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的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河南经济社会需求,强化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服务交通强省建设和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展示更大作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志伟说。
走进省实验室看新质生产力丨中原纳米酶实验室 打造科研新标杆 培育产业“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