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交通运输工作总结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如皋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激发“四敢”奋进动力,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开展亮点纷呈。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获评江苏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达标县,被表彰为全省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三年行动先进集体,被省厅评为2023 年度优秀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窗口。
一、统筹协调,靠前服务,交通工程扎实推进。一是重大交通工程加快建设。张靖皋长江大桥、G40改扩建工程保障有力,沪渝蓉(北沿江)高铁率先实现主线无障碍施工,大桥北接线完成搬迁和征地组卷材料上报,S226南段、通皋大道通州段二期工程稳步推进,如皋港东互通项目施工完成招标。二是农路农桥有序推进。改造农路40公里、农桥10座,完成省计划381公里农路安防工程、5条道路年度大中修。推进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全自动化检测,全面展开桥梁按时进行检查和长江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危桥动态清零和农村公路精细化提升项目库清零。三是公路隐患治理初见成效。根据省委巡视立行立改交办要求,市级层面成立农村公路安全风险隐患治理工作专班,部署开展农村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风险隐患整治攻坚月、百日会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和“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完成22处事故多发点、10条易发事故乡村道路隐患整治,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强化监管,靶向发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执法监督全面加强。结合交通运输执法领域明显问题专项整治,全方面提升办案质量。2023年,重点货物源头装载企业执法检查96次、船舶污染登船检查637艘次、港口岸线次、港口经营企业污染防治检查249次、开展电子巡航1083次,行政处罚474起。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推行“电子证照”,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占60%,“深入打造‘万事好通·如皋如意’交通运输营商环境”被评为全省首批交通运输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典型案例。推广开办运输企业实行“一次提交材料、一次集成办结”服务,累计办理555件,指导失信企业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202条。三是运输结构逐渐完备。又来沙港池投资8315万元新建泊位。2023年,公路运输周转量、水路运输周转总量分别同比上升53%、26%;新开通国际国内航线条,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655万吨,集装箱完成61万标箱;铁路运输到发货物4.6万吨,针对铁路货运短板,实施铁路货场改造,获批集装箱运输业务。
三、聚力民生,夯实基础,服务能级不断的提高。一是公共交通不断改善。结合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推出爱心卡、惠师卡,落实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一小时内换乘免费等惠民政策,优化调整65条线路,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二是绿色发展模式一直在优化。牵头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累计完成淘汰1846辆,超额达成目标。持续抓好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监管,配齐全市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应用“船e行”系统接收船舶垃圾150吨、生活垃圾污水8822立方米、含油污水5317立方米。三是安全生产红线全面筑牢。深入推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生命至上 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排查、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等专项行动。2023年,组织各类安全检查451家次,排查问题隐患1655条,全部督促企业落实闭环整改到位;强化协同共治,承办南通市联合治超现场推进会,累计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1095辆,其中百吨王车辆8辆。公示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经营主体37家、失信信息474个。联合公安、应急部门集中约谈高风险、黑名单企业共71家次,责令60家运输企业停业整顿,依法吊销8辆货车道路运输证、1家企业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起。
四、突出首位,强化引领,干事氛围更加浓厚。一是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研讨8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同心同向、步调一致。二是深化行业党建工作。与公安、应急、镇区等部门成立“公路医生进乡村”党建联合体,全力推动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工作落到实处,交通运输行业党委被表彰为全省深化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工作先进集体,“先行党建”品牌获评南通市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党建最佳服务品牌。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责任清单,压紧压实主体责任。部署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的品质提升年”十项行动,持续提振全系统“四敢”精气神。坚持施行“双通报”制度,开展明查暗访90余次,下发督查通报12份。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足,如:重点工程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快进度,建设资金、用地手续、征地搬迁、矛盾化解等工作还需加大推进力度;行业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个别企业缺乏长期规划、安全投入少、主体责任还有缺失,等等。
2024年,如皋交通运输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降低交通物流成本、强化公众出行服务、优化交通生态环境、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更高质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市交通运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新贡献。